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教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电子教案>>正文
 
 
 
2-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生物制药专业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
2015-07-24 13:57  

      案 首 页

 

2013 级                   生物制药专业           任课教师:殷建华 

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题目

革兰氏染色

学时

讲授

 

实验

3

练习

 

行课时间

2014912日第68

课次

2

教 材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尔亮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 具

ppt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熟悉革兰氏染色原理;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

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革兰氏染色方法

教学难点革兰氏染色方法的原理

 

解决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最终掌握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参 考

资 料

[1]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沈萍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实 施

情 况

小 结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14829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原理(20分钟)

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鉴别染色法。同时还为分析细菌的致病性和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是由于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类脂质,而肽聚糖含量较少。当用酒精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脱色,经复染后,染上复染液(复红)的颜色;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多且交联度大,类脂质含量少,经酒精脱色后,肽聚糖层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酒精不易进入菌体脱色,故细胞仍保留初染液(结晶紫)的颜色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材料(5分钟)

1.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混合培养物。

2.革兰氏染色试剂。

实验方法(90分钟)

1.制作细菌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涂片上加结晶紫染液数滴,染色lmin,用水冲去染液,甩干。

3.媒染:加卢戈氏碘液数滴,1min后水洗,甩干。

4.脱色:加95%酒精,频频摇动玻片,直到不再溶下染料为止,约30s,水洗,甩干。

5.复染:加1%复红染液1min,水洗,甩干。

6.用毛坯纸或滤纸轻轻印干,待标本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三、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5分钟)

1.要掌握好染色的时间,尤其是酒精脱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2.选用1824h培养物为宜,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讲授法

注意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肽聚糖与脂类的含量不同导致不同的染色结果

 

 

 

 

 

 

 

 

 

 

实验操作

注意干燥,脱色操作要严格遵照实验指导要求。

 

 

 

 

 

 

 

 

 

讲授法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成都医学院  

地址: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邮编:610500 ICP   备案号: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