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教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电子教案>>正文
 
 
 
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生物制药专业使用(标本片观察及环境微生物检测)
2015-07-24 14:01  

      案 首 页

 

2013级                     生物制药专业           任课教师:殷建华 

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题目

标本片观察及环境微生物检测

学时

讲授

 

实验

3

练习

 

行课时间

201495日第68

课次

1

教 材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尔亮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 具

ppt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油镜的使用方法;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正常维护;重要微生物的典型形态;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

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油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油镜的使用方法

 

解决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最终掌握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参 考

资 料

[1]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沈萍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实 施

情 况

小 结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14829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一  标本片观察及环境微生物检测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标本片观察

一、实验原理(5分钟)

光线从标本玻片经空气进入镜头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因此进入物镜中的光线很少。当使用高倍或低倍物镜时,透镜的孔径比较大,影响不显著;但油镜透镜孔径很小,射入镜内的光线很少,视野暗,物象模糊不清。如在玻片上加上折光率与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l.515),就可避免光线的分散,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二、实验方法

1.油镜的识别 5分钟)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1)。观察微生物标本最常用的是油镜,油镜头上标有100×或125×,镜头前端有黑或白色的圆圈,刻有“HI”“oil”等,其孔径也较其他物镜小。

2.油镜的使用55分钟)

(1) 对光:用低倍镜对光调至视野最亮,要抬高聚光器,放大光圈。以天然光线为光源时,使用平面反光镜;以灯光为光源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2) 将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并找到标本之适当位置,然后换用油镜。

(3) 在玻片上滴香柏油12滴。用眼从侧方看着物镜,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头浸于油滴内,并几乎与玻片接触为止,但切勿使两者相碰,防止损伤镜头或玻片。然后从目镜观察,仔细转动粗调节器,看到模糊物象时,再调动细调节器,使物象清晰。未能看到物象时,可重复上述操作。

(4) 观察标本时应两眼同时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用于绘图并记录结果。

(5) 标本观察完毕,向上转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取下标本,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净。若油已干,可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油迹,随即用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3.显微镜的保护5分钟)

(1) 显微镜是贵重精密仪器,使用时要精心爱护,不得随意拆散和碰撞。

(2) 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持镜臂,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3) 防止与强酸、强碱、乙醚、氯仿、酒精等化学药品接触。

(4) 擦镜头时,应顺其直径方向擦,不要转圈擦。

 

 

 

讲授法

重点讲解油镜的原理

 

 

 

 

 

 

 

 

讲授法

注意油镜的识别,区分低倍镜,中倍镜,高倍镜和油镜。

 

 

 

讲授法

使用油镜前要用低倍镜找到微生物的位置,并用高倍镜观察到典型微生物,最后才用油镜观察。

 

 

 

 

 

 

 

 

 

 

 

 

 

 

 

讲授法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5) 不用时,将接物镜转开呈八字,使其不正对聚光器。聚光器下降,罩上镜套,对号归位。

4.标本片的观察

细菌的基本形态10分钟)

(1)球菌: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链球菌(呈链状排列)、脑膜炎奈瑟菌(成双排列)

(2)杆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3)螺形菌:霍乱弧菌。

细菌的特殊结构10分钟)

(4)芽胞:观察破伤风梭菌芽胞。

破伤风梭菌具有芽胞,用革兰染色法染色,可见破伤风梭菌为革兰阳性杆菌,菌体末端有一个圆形未着色的芽胞,整个细菌呈鼓槌状。

(5)荚膜:观察肺炎链球菌荚膜。

具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用Hiss染色法染色后,可见菌体呈蓝色,荚膜不着色。

(6)鞭毛:观察伤寒沙门菌鞭毛。

伤寒沙门菌经鞭毛染色法染色后,可见菌体周围有纤细的鞭毛。

三、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0分钟)

1.光学显微镜使用时,注意使用好粗调和微调;注意要先用低倍镜找到微生物的大概位置,才使用高倍镜;使用完油镜后注意及时用二甲苯清洗镜头。标本片

2.观察标本片时,首先要熟悉该标本具有的形态特征,然后再在视野中观察。仔细地观察并绘制标本的形态。

 

 

 

 

 

 

 

 

实验观察

注意观察菌体形态和颜色

 

 

 

实验观察

注意观察特殊结构在特殊染色后的形态

 

 

 

 

 

 

 

 

 

 

 

 

讲授法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环境微生物检测

一、实验原理(5分钟)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合宜温度下培养,1-2天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5分钟)

实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实验方法

1空气沉降法检查实验室中的微生物

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当时做实验的实验室,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一小时后盖上两个皿盖。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手指(酒精消毒前与消毒后) 

a)分别在琼脂平板的不同区域标明酒精消毒前与消毒后,姓名、日期。 

b)移去皿盖将未酒精消毒的手指在琼脂平板的表面轻轻地摁一下然后盖上皿盖。 

c)用酒精消毒后的手,在同一个琼脂平板的另一个区域表面轻轻地摁一下,盖上皿盖。 

2)咳嗽 将去盖的琼脂平板放在离口约 6 — 8 ㎝处,对着琼脂表面用力咳嗽,然后盖上皿盖。 

3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在上,放 37 ℃ 培养箱,培养 1 — 2 天。 

4 .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

 

 

 

 

 

讲授法

注意讲解环境存在大量微生物。

 

 

 

 

 

 

 

实验操作

 

 

 

 

 

 

 

 

 

讲授法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成都医学院  

地址: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邮编:610500 ICP   备案号: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