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理论知识(10 min)
• 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
• 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和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
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作为参与代谢的氨基酸库;
•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反应是脱氨基作用;
• 肝脏的脱氨基方式有:氧化脱氨基,氨基转换作用及联合脱氨基.
二、实验原理(10 min)
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在一定的条件下,血清GPT越多,则反应速度越快,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丙酮酸也就越多(一般常以丙酮酸的产量来代表血清GPT活性的大小)。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加碱后呈棕红色,与标准夜进行比色,以计算酶活性单位。
COOH CH3 COOH CH3
 
 (CH2)2 + HC—NH2 (CH2)2 + C=O
 
C=O COOH HC—NH2 COOH

COOH COOH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谷氨酸 丙酮酸
三、临床意义(5 min)
• GPT在肝细胞内活性最高,比血清高100倍,当有1%的肝细胞坏死时,可使血清内酶活性升高1倍。
• GPT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 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急性发病期,以及隐性感染者均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且往往是GPT单项升高
• 如果GP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
• 参考范围:0-50 U/L,卡门氏单位0-25 KarU。
四、实验材料(2 min)
【试剂】
• (R1)基质液 L-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
• (R2)显色剂 2,4-二硝基苯肼
• (R3)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