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教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电子教案>>正文
 
 
 
实验10 SDS-PAGE电泳
2015-07-25 00:43  

      案 首 页

2012 级 生物技术 本科班                                 任课教师:宋海星

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题目

SDS-PAGE电泳

学时

讲授

 

实验

3

练习

 

行课时间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第1-3节

课次

9

教 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杨建雄

教 具

PPt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熟悉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掌握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

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解决方案:基本操作技术通过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反复训练

参 考

资 料

1. 魏群 主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郑伟娟 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钧敏 主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实 施

情 况

小 结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14 年 12 月 15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原理】

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为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能向正极或负极移动。当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反之则向负极移动,这种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等电点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也不同,因此应用电泳技术很容易实现对蛋白样本的分离与分析。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是目前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常规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过硫酸铵)和增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氧化-还原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凝胶的有效孔径与它的总浓度T%成反变关系,在高浓度时,凝胶孔径小,可以筛分分子量小的多肽;低浓度时,凝胶孔径大,则可筛分大分子蛋白质。工作时,凝胶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组成,浓缩胶浓度低、孔径大,较稀的样品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可被浓缩至一极窄的区带,以提高样品中各组分在分离胶中的分辨率。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能断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还原剂二硫苏糖醇 (dithiothreitol, DTT)或巯基乙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因此,在样本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将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可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亚基-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然而,蛋白质亚基-SDS胶束的长轴长度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当这种胶束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蛋白质SDS-PAGE常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纯度的分析,蛋白质浓度的检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第一步,蛋白质修饰及免疫沉淀蛋白的鉴定等。

【器材与试剂】

1. 微型凝胶电泳装置,电泳电源,100℃沸水浴装置,Eppendorf管,微量注射器,带盖塑料染色盒,摇床。

2 制胶试剂 丙烯酰胺(电泳级),NN'-甲叉双丙烯酰胺,Tris碱,SDSTEMED,过硫酸铵,DTTα-巯基乙醇,甘油,溴酚蓝,甘氨酸,盐酸。

 

实验原理介绍

20min

      

 

 

 

 

 

 

 

 

 

 

 

 

 

 

 

 

 

 

 

 

 

 

 

 

 

 

 

 

 

 

 

 

 

 

 

 

 

 

 

 

讲授10 min

 

 

                                    

 

成 都 医 学 院 教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染色/脱色试剂 考马斯亮蓝R-250,甲醇,冰醋酸

4. 储存液

130%丙烯酰胺储存液:29.2g丙烯酰胺,0.8g双丙烯酰胺,加蒸馏水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4℃保存1个月左右。(注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须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24 ×分离胶缓冲液100ml75ml 2mol/L Tris-HCLpH8.8),4ml 10% SDS21ml蒸馏水,可在4℃存放数月。

3浓缩胶缓冲液100ml50ml 1mol/L Tris-HCL(pH6.8)4ml 10% SDS46ml 蒸馏水,可在4℃存放数月。

410% 过硫酸铵,5ml0.5g过硫酸铵5ml蒸馏水新鲜配置),-20℃保存一个月左右。

510% w/vSDS10g SDS加蒸馏水100ml, 室温保存。

610%  TEMED  0.1ml TEMED , 0.9 ml蒸馏水。

7 2×上样缓冲液(10ml):0.6ml 1mol/L Tris-HCL (pH6.8)4ml 50%的甘油,2ml 10% SDS 2ml 1mol/L 二硫苏糖醇(DTT),1ml 1%溴酚蓝,0.9ml蒸馏水,可在4℃存放数周,或在-20℃保存数月。

8 5×电泳缓冲液 1L):15.1g Tris碱,72g甘氨酸,50ml 10%SDS 加蒸馏水至1LpH 8.3

9)考马斯亮蓝染色液:1.0g考马斯亮蓝R-250450ml甲醇,100ml冰醋酸,450m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0)考马斯亮蓝脱色液:100ml甲醇,100ml冰醋酸,800ml蒸馏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分离胶的制备

1)凝胶中丙烯酰胺的百分比浓度(X%)与蛋白质的分辨范围

2)分离胶的配方:

30%丙烯酰胺储存液、4 ×分离胶缓冲液、蒸馏水、10%过硫酸铵、TEMED灌制分离胶

2.分离胶的灌制

1)按说明书组装好凝胶模具,对于Bio-Rad 微型凝胶系统,在上紧夹具之前,必须确保两块凝胶玻璃板和底部的封胶橡胶条紧密接触,避免漏胶。

2)将30%丙烯酰胺储存液与4x分离胶缓冲液以及蒸馏水在一个小烧杯中混合。

3)加入过硫酸铵和TEMED后,轻轻搅拌混匀(凝胶会很快聚合,操作要迅速)

 

 

 

 

 

 

 

 

 

 

 

 

 

 

 

 

 

 

 

 

 

 

 

 

 

 

 

 

 

 

 

 

步骤重点介绍

 20min

 

 

 

 

操作

60min

 

 

 

 

成 都 医 学 院 教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4)将凝胶溶液用吸管沿长玻板壁缓慢加入制胶模具中,避免产生气泡。凝胶液加至约距前玻璃板顶端1.5cm(距梳子齿约0.5cm),接着在分离胶溶液上轻轻覆盖约1cm高的蒸馏水以封胶。约30min后,若在分离胶与水层之间可见一个清晰的界面,表明凝胶已聚合。 

3. 浓缩胶的灌制

1)向一侧倾斜制胶模具,吸掉覆盖在分离胶上的水;将30%丙烯酰胺储存液与4x浓缩胶缓冲液及蒸馏水在小烧杯内混合,加入过硫酸铵和TEMED,轻轻搅拌使其混匀。

2)将浓缩胶溶液用吸管加至分离胶上面,直至前玻璃板的上缘。

3)迅速将点样梳插入凝胶内,直至梳齿的底部与前玻璃板的上缘平齐。待凝胶聚合 (30min) 后,小心拔出点样梳。

4.样品制备/上样/电泳 

将蛋白质样品与上样缓冲液,在Eppendorf管中混合,100℃加热35min;离心 510s,用微量注射器或移液器将样品(弃沉淀)缓慢滴入凝胶梳孔中;继续低电压(80V)电泳至样品进入分离胶,再将电压调至120V,保持恒压电泳,直至染料迁移至凝胶的底部(对于两块6cm×8cm×0.75mm的凝胶,约需50min),电泳结束。

小心撬开玻璃板,凝胶便贴在其中一块板上;切去浓缩胶和某一胶角(作标记)

5. 染色与脱色 

将凝胶浸入考马斯亮蓝染色液中,置摇床上缓慢震荡30min以上(染色时间需根据凝胶厚度适当调整)。取出凝胶在水中漂洗数次,再加入考马斯亮蓝脱色液、震荡。凝胶脱色至大致看清条带约需1h,完全脱色则需更换脱色液23次,震荡达24h以上。

凝胶脱色后可通过扫描、摄录等方法进行蛋白质定量检测。

 

小结

SDS-PAGE注意事项和实验原理

简要板书

1. SDS-PAGE实验原理

2. SDS-PAGE配胶方法

 

 

 

 

 

 

 

 

 

 

 

 

 

 

 

 

 

 

 

 

 

 

 

 

 

 

 

 

 

 

 

 

 

 

 

 

 

 

小结

10min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成都医学院  

地址: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邮编:610500 ICP   备案号:111111111号